域名是企业的战略资产吗?
对话人:丁海森、李国祥

域名作为连接到因特网上的计算机的特定识别码,由文字、数字、符号构成。作为网站入口、网络经济的门牌,域名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稀缺资源,域名在网络营销中具有与商标、品牌同等重要的商业价值。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尚未纳入域名权,但域名已经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关注的热点。从域名本身特征及网络的飞速发展来看,域名权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并且独立的知识产权,它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信誉、商品及服务质量。

李国祥是资深域名专家,出生于香港,大学毕业后赴美学习,获得国际管理硕士学位。曾在香港、台湾以及日本工作。近期,他专注域名咨询服务,也曾是国际域名大会DomainFest和Domain Pulse主讲者。

丁海森(Bill Ding)是资深的企业策略专家,创建了中国领先的管理咨询机构世界企业家集团。丁先生后来转型为风险投资人,并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风险投资公司万维资本(Wanwei Capital),该公司拥有超过2000多个精品域名,包括top.com、city.com、line.com、what.com和brand.com等。

针对域名是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的战略资产话题,丁海森(Bill Ding)和李国祥(Kassey Lee)展开对话。

丁海森:域名数量愈来愈多,特别是各种新域名后缀层出不穷。据全球网络安全公司NCC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消费者(52%)不信任采用新域名后缀的网站,您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李国祥:域名的目的是建立网站,随着更多人都使用同一个后缀去建立网站,这个后缀的信任度和可靠性就会越来越高。.com和.cn的成功就是这个原因。关于新域名后缀方面,从2013年到2017年,短短的4年中,全球的域名后缀从288个突然增加至1512个,不过市场根本没办法消化那么多的后缀。很可惜,大部分注册局也没有积极推广新后缀,让企业使用这些后缀的域名建立良好网站,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这些后缀的信用度建立不起来。更有甚者,一些注册局急功近利,走廉价路线。之前就曾有一家域名注册局推出过0.01美元域名注册特惠,结果导致许多新后缀被用来做钓鱼网站,危害大众。这些原因就是,目前为什么众多的消费者不敢信任这些新后缀的网站的原因。

丁海森:一个像样的域名,不但可以建立消费者的信心,也可以建立投资者的信心。有多项研究计划表明,公司名称、股票简称,可以直接影响股价。那么,您是否也认同域名是公司和品牌的一部分,并影响到股价?

李国祥:一个良好的品牌,的确能够建立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但是,影响股价有很多因素,单一的说域名是否对一家公司的股价有影响有些片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在使用好域名,比如Alibaba的Alibaba.com、Apple的Apple.com、和京东的JD.com等等。因此,公司上市之前必须准备好的域名。

丁海森:商标、专利、版权等,是传统的知识产权。您认为,企业为何必须把域名的重要性提高到商标和专利的高度,作为战略资产来投资?Google和Amazon等科技巨头是如何布局域名战略的?

李国祥:好域名是互联网上的一块金牌商业地产,企业在这块土地上可以建立庞大的零售店,销售千万亿元商品,这将给企业带来长期的收益影响。

好的域名能让消费者轻易地记住网址,进而直接增加网站访问流量,因此节约大量的广告费用。例如,企业巨头阿里巴巴、京东、乐视、淘宝等等都明白域名的重要性,所以特别将域名放在企业标志里面,用以强化消费者对域名的记忆。

京东花了3000万元,从360buy.com升级为JD.com。升级后,消费者不需要依靠搜索引擎就可以直接访问京东官网,从而节省上亿广告费。相反,失去优质的域名,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此外,还有一句俗话说的好:“名正才言顺”。著名企业特斯拉在创立之时错失品牌域名,后来经过13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16年成功把官网域名Teslamotors.com升级为Tesla.com,其业务也从电动车扩大到太阳能板以及更多的领域。这种种理由显示企业必须把域名作为战略资产。

Amazon以互联网起家,深深了解域名的重要性,因此在这方面非常积极。Amazon以“一键下单”(One-Click)出名,让在线购物变得方便快捷,以至消费者根本不用花费太多心思。他们的域名策略也一贯采用这个思维,用消费者熟悉的主流后缀,配上完全对应品牌的域名,让消费者通过容易记忆的域名访问网站。具体策略,是以Amazon.com为核心服务全球。在中国则使用主流后缀以及对应英文品牌和中文品牌(亚马逊)的Amazon.cn、Yamaxun.com和Yamaxun.cn。

丁海森:域名作为互联网络的基础工程,其作用正在被不断放大。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研究发现,中国大量的知名企业、驰名商标和特定称谓等等,其域名已经被他人抢先注册。而由于这些域名被抢注,对中国企业的国际交流、产品出口等造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您认为,初创企业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域名策略?

李国祥:互联网将全世界的人连在一起,很自然的就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市场。就像Uber、Airbnb、小米等等初创企业,只要有创意都有机会在短时间内席卷全球。因此,企业应该以服务全球的思维去计划品牌和域名,品牌必须简洁、容易发音,同时拥有完全对应品牌的.com、.cn以及其他相关域名。

Line.com is a social network and digital media pioneer. Our mission is to build a professional networking platform that brings together professionals in business, finance, law, medicine and other fields and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discuss work-related concerns, share experience and form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Integrating social media,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nd ideal market, Line.com helps professionals improve personal brands and expand their network.

Line.com contains collections of ideas, creations, academic research of global professionals and other practical information and establishes a huge cross-industry and cross-region knowledge bank according to multiple vertical industries ranging from agriculture, manufacturing, trade to education etc. Enhanced by our multilingual platforms, Line.com also publishes B2B industry magazines or newsletters for international users on a regular basis. Our Influencers program brings together 1000+ of the global top thought leaders to share their professional insights with Line.com's members.

Whether you are an entrepreneur, artist, scientist, author, lawyer or doctor, you can always find connections inside your industry on Line.com. You can both build your own interest groups via the Internet and applications and attend professional summits organized by Line.com. Companies, schools, hospitals and other NGOs can directly target their audience and effectively build their brands through our networks, magazines, conferences and various communication tools.

Line.com platform offers personal profiles, peer evaluation, digital journal, groups, event coordination, and other common social community features. Committed to advancing Internet freedom, share and collaboration, Line.com aims to crowdsourcing missions, tasks, projects or products, bringing users’ creativity and capability into full play. Magazine publishers, chief editors, keynote speakers or group administrators all draw from Line.com users.

Line.com discovers connections for professionals in various fields, and safeguards all kinds of desire for personal achievement.